花开花落春多少,独有层楼双燕知。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花开花落春多少,独有层楼双燕知。
花开(花开)唐 李白 相和歌辞 大堤曲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唐 令狐楚 游春词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唐 元稹 红荆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唐 白居易 晚秋夜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唐 贾岛 过唐校书书斋 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唐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其三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唐 李远 听话丛台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唐 周朴 桐柏观 岩深水落寒侵骨,门静花开色照衣。唐 罗隐 铜雀台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膺。宋 欧阳修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月出行歌闻调笑,花开啼鸟乱钩辀。宋 苏轼 后十馀日复至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宋 韩驹 抚州邂逅彦正提刑道旧感叹辄书长句奉呈 花开辇路春迎驾,日转蓬山晓曝书。宋 刘子翚 有怀十首 其十 密庵 篮舆梦想行山处,白葛花开细雨中。宋 周必大 仆营小圃方两月而张坦夫示腴庄图有起予之意辄成鄙句 无问四时留客醉,何曾一日不花开。宋 徐玑 书翁卷诗集后 泉落秋岩洁,花开野径清。宋 赵师秀 抚栏 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元 虞集 题画 花开陌上怀归燕,潮落江头送去鸿。元 郭钰 秋塘曲 高荷拥翠秋满塘,花开不见闻花香。 ——《骈字类编》花落唐 张九龄 武司功初有幽庭春暄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 笋成林向密,花落树应疏。唐 李白 落日忆山中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唐 杜甫 遣意二首 其一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唐 刘长卿 赴南中题褚少府湖上亭子 纷纷花落门空闭,寂寂莺啼日更迟。唐 陆龟蒙 又酬次韵 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唐 张窈窕 寄故人 淡淡春风花落时,不堪愁望更相思。宋 辛弃疾 念奴娇 其四 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骈字类编》春多李商隐一片诗见天泉下 ——《骈字类编》少 shǎo/shào《國語辭典》少 [ shǎo ]形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话好像少了一点。」动短缺、不够。如:「米面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个人,不知有没有候补的?」二数相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丢失、遗失。如:「我屋里少了几件东西,你们知不知道?」轻视、不满。《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副不久、短时间。《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不经常的。如:「这是少有的事。」略微、稍微。《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史记·卷 一一○·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少 [ shào ]形年幼的、年轻的。如:「少男」、「少女」、「少爷」。名幼年或年轻的时候。《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年轻的人。《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王氏诸少并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姓。如汉代有少年唯。独有(獨有)dú yǒu(1).独自具有;独自据有。《管子·形势》:“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支伟成 通解:“夜行,谓阴行其德,则人不与之争,故独有之也。”《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2).只有;特有。《史记·历书》:“是时,独有 邹衍 ,明於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 唐 张籍 《贺周赞善闻子规》诗:“此处谁能听,遥知独有君。” 茅盾 《子夜》五:“土匪这样猖獗,真是 中国 独有的怪现象。” 毛泽东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独行。《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成玄英 疏:“人欲出众,而己独游,众无此能,故名独有。” ——《漢語大詞典》层楼(層樓)céng lóu高楼。 汉 繁钦 《建章凤阙赋》:“象玄圃之层楼,肖华盖之丽天。” 宋 张先 《卜算子慢》词:“纵西北层楼万尺,望重城那见。” 元 萨都剌 《层楼即事》诗:“半空云气层楼暗,四月 江 南欲雨天。” 贺敬之 《雷锋之歌》:“我胸中的层楼呵,有八面来风!” ——《漢語大詞典》双燕(双燕)南北朝 鲍照 咏双燕诗二首 其一 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南北朝 萧子显 燕歌行 桐生井底叶交枝。今看无端双燕离。隋 无名氏 杨白花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唐 崔湜 同李员外春闺 捲帘双燕入,披幌百花惊。唐 李白 琴曲歌辞 双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唐 权德舆 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十首 其三 檐前晓色惊双燕,户外春风舞百花。唐 鲍溶 秋怀五首 其四 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唐 欧阳澥 咏燕上主司郑愚 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宋 陆游 偶作夜雨诗明日读而自笑别赋一首 残蝉不断知秋近,双燕归来伴昼长。宋 戴复古 萍乡客舍 檐楹双燕语,风雨百花残。金 李俊民 卜居 惭愧画梁双燕子,笑人今日又天涯。金 赵秉文 燕 不识无情双燕子,南来北去为谁忙。 ——《骈字类编》知 zhī/zhì《國語辭典》知 [ zhī ]动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名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知 [ zhì ]名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