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刘邦是“老流氓”?其实就一句话:人的命运,天选之子

简介: 为何后世常有人称刘邦为老流氓?这背后其实暗含着命运的玄机——他堪称真正的天选之子!那些诋毁刘邦为流氓的言论,主要源于他早年的市

为何后世常有人称刘邦为老流氓?这背后其实暗含着命运的玄机——他堪称真正的天选之子!那些诋毁刘邦为流氓的言论,主要源于他早年的市井经历。确实,刘邦年轻时曾担任过泗水亭长这样的基层小吏,这在当时讲究门第的贵族眼中自然是不入流。但我们切不可人云亦云,要知道正是这位老流氓开创了延续六百余年的大汉基业,让汉字成为我们民族的永恒印记。翻开煌煌史册,试问有几个王朝能绵延如此之久?在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下,那些出身官宦世家的权贵向来鄙夷平民百姓,故而刻意用流氓这样的蔑称来贬低刘邦。若我们今日仍随声附和,岂非等同于辱骂自己的先祖?

鲜为人知的是,刘邦年轻时曾怀揣壮志投奔信陵君,可惜未能如愿,后来成为陈耳的门客。这段经历恰恰证明他绝非庸碌之辈——虽屡遭挫折却始终不甘平凡,始终在等待机遇的降临。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的负面描写,实则是带有主观偏见的。至于刘邦追杀雍齿一事,这根本无关胸襟是否豁达。当时正值创业初期,根基未稳之际遭遇部将叛离,任何成大事者都绝不会容忍这等背叛行径。刘邦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超凡的识人用人之能、海纳百川的胸襟,更在于他善于审时度势、从谏如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坚守信义!

关于刘邦的出身,需要澄清几个重要细节:首先,他的曾祖父原是魏国大夫,在刘邦出生前约三十年举家迁至丰县。虽至其父辈时家道中落,但家族的底蕴犹存——从两件事可见一斑:一是刘邦降生时,全村人携厚礼前来道贺,这般隆重场面绝非普通百姓所能享有,足见刘氏在当地的影响力;二是其弟刘交曾师从当时顶尖学者浮丘公,这种精英教育绝非寻常农家能够负担。其次,说刘邦不学无术更是大谬不然。尽管他未曾著书立说,也常对儒生嗤之以鼻,但能写出《大风歌》《鸿鹄歌》这等传世佳作,崇尚楚地礼仪文化,与张良畅谈兵法令其惊叹沛公殆天授,与博学多才的弟弟刘交惺惺相惜——这样的人怎会是粗鄙无文?他不仅学识渊博,更凭借丰富的江湖阅历,独具慧眼地辨别哪些学问可经世致用,哪些只是迂腐之谈,堪称深谙处世之道的智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