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载冀往】燕国北疆第一郡
1
古郡肇始
上谷,又称上谷郡,在怀来县大古城村北约1000米处,还残存着古城遗址——古称沮阳,又称造阳,这是古上谷郡的郡治城所在地。
上谷郡始建于战国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年),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因建在大山谷上边而得名。当时,燕昭王派曾在东胡做人质归来的大将秦开击败东胡,使东胡北退千余里,将燕国的北部疆土拓展至辽东。其后,沿北部边界修筑长城,置上谷、渔阳(治今北京密云一带)、辽东(治今辽阳市)、辽西(治今辽宁义县西)、右北平(治今内蒙古宁城县)5郡,上谷郡是燕国北疆西部第一郡,燕国北长城的起点。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拥军都俯视中原,东扼居庸锁钥之险,西有小五台山与代郡毗邻,汇桑干、洋河、永定、妫河4河之水,踞桑洋盆地之川。所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张家口市怀来县、宣化县、涿鹿县、赤城县、沽源县以及北京延庆县等地。古上谷郡位置图
2
十朝重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上谷郡亦名列其中。郡设郡守。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改称太守。汉代飞将军李广就曾任上谷郡太守。秦汉时期,上谷郡下辖16个县。其后治所及辖区虽几经变化,但郡治一直沿用。北魏以后上谷郡与沮阳县从记载中消失。据史料记载,上谷郡城很有可能毁于北魏末年北方六镇农民起义,以致废弃。由此推算,上谷郡城自战国燕昭王时始设,一直到北魏后废弃,共经7个大的历史时期,10个封建王朝,历808年。小古城遗址
3
古郡遗址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对大古城村北沮阳古城遗址进行调查,发现上谷郡遗址由大小相连的两个土城组成,这种结构与易县燕下都十分相近。说明两者是属于同一时代、同一文化类型的遗址。由于官厅水库的修建,如今的大城北墙和西墙已没入水中,只有东城墙与南城墙断断续续地部分保留,城址残存面积45万平方米。小城位于大城东南隅外侧,与大城合墙并立,残存着五段城垣,土质结实,平面近梯形,城址面积约14.2万平方米。上谷郡遗址
4
古郡今貌
上谷郡治城废弃已近1490年,战火创伤、岁月磨蚀、河流改道、冲刷淹没,已使城址残缺不全。但根据保留下来的断壁残垣以及文物考古的结果,我们仍能想象出上谷郡当年的辉煌。今宣化鼓楼街复建清时牌坊,上题“古上谷郡”4个大字;因上谷郡的辖境大致相当于清朝的宣化府辖区,故清代文人称宣化府为古上谷郡。
宣化鼓楼街复建清时牌坊
责任编辑: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