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半夜口干,不一定是缺水!先排除这六种疾病……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临睡前,或是深更半夜突然醒来,
喉咙干得冒火,
渴得忍不住想灌下一大杯水,
却又担心喝多了频繁起夜,
影响睡眠。
每当这时,心里难免犯嘀咕:
这到底是身体出了问题,
还是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半夜口干,到底怎么回事
先说结论:大多数时候,口干舌燥是由生理性原因导致的,不必过度紧张。但如果长期口干,且喝水后仍无法缓解,就要警惕是否隐藏着病理性问题。
哺乳动物的“渴觉”(即,口渴的感觉)主要由两种因素引起:
体液体积减少:比如运动久了、出汗过多或者平时环境干燥、喝水太少而导致身体处于缺水状态;
体液渗透压升高:当血液中盐或糖的浓度过高,位于大脑的“口渴中枢”——下丘脑,就会发出“该喝水了”的信号。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在温和气候条件下,成年男性每天的推荐饮水量为1700毫升,女性为1500毫升。喝水少,人就容易感到口渴,尤其是晚上有运动习惯的人。
体内每潴(zhū)留1克食盐,就需111.1克水与之配成“生理盐水”储存在组织。白天吃得过咸,人体为排出多余盐分,就需要消耗更多水分。
已获授权图,转载勿使用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身体机能会逐渐退化,唾液腺也可能出现萎缩,导致唾液分泌自然减少,这是引发口干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身体的激素变化同样会影响唾液分泌,例如女性在妊娠期、更年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也可能频繁感到口干。若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之下,身体会分泌更多压力激素,这不仅加重了肾上腺的负担,也会加速体内水分的消耗,从而使人更容易感到口干舌燥。
喝了水还是没用,看看是不是这些问题
假如你已经补充了充足的水分,口干的感觉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就可以考虑是不是近期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感冒、发热、腹泻:此时,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出汗多或排泄物中水分过多,人体会处于相对缺水的状态,难免会口干舌燥。
缺乏维生素:比如维生素B2,作为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有着重要作用,B族维生素的缺乏会引起口腔黏膜干燥,不但会让人觉得口干,甚至还会出现口角溃疡、眼睛干燥等症状。
服用药物:一些抗过敏药、降压药、止泻药,会影响唾液腺分泌,导致口干。
已获授权图,转载勿使用
患有口腔疾病:如腮腺炎或口腔腺体结石。
上面这些情况,大多数时候,只要对症下药,就可以在短期内缓解口干。但若长时间感到口干,并且很难缓解,就需要多注意,是不是患有长期性的疾病了。
长期口干,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
糖尿病
如果在长期口渴的同时,还有多尿、易饿且在未刻意瘦身的情况下体重无缘无故减轻的症状,最好去测量一下餐前餐后的血糖。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如平常人灵敏,体内的糖分无法完全分解,身体只能通过尿液把糖排出去,代价是大量水分流失,导致尿频与口渴。
血糖平稳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多尿症状就会减轻,水分丢失也随之减少。所以,定期监测血糖、规律治疗才是靠谱的方法。
干燥综合征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身体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体内的分泌腺体,令腺体萎缩、功能下降,不只会让人觉得口干,还会引起眼睛干涩,甚至呼吸道、消化道干涩。
长期干燥还可能导致:牙齿失去唾液保护,很容易出现龋齿;眼睛干涩缺水,对光敏感、视力模糊、角膜受损。
如果每天都觉得口干、想喝水,且眼睛干涩,好像有沙子在里面摩擦,同时有龋齿,就要注意是否患有这个病了。
甲状腺疾病
甲亢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基础代谢率加快,耗氧量增加,身体产热和散热都加快,所需水分也随之增多,因此常感觉口干舌燥,喝水的量可能是平时的几倍。
如果同时伴有心慌、手抖、多汗、脖子粗大等,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甲状腺功能。
已获授权图,转载勿使用
自身免疫性肝脏类疾病
这是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紊乱,导致其攻击自身肝脏细胞而引起的肝脏类疾病。部分患者会合并干燥综合征,因此会出现口干、眼干的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因呼吸不畅而张口呼吸,这样一来,水分蒸发加速,就会出现口干、嘴干。
尿崩症
这是一种会让人体液失衡的罕见病症,患者也会有口渴、多饮等症状。
大部分液体在经由肾脏过滤后会返回血液中,而被过滤出的废物与少量液体则会以尿液的形式暂时储存在膀胱中,随后排出。
经肾脏过滤的液体在回到血液时会受到抗利尿激素的调控,而尿崩症患者的抗利尿素分泌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排出大量低比重尿(清白尿液)。
正常情况下,人一天排尿量在1升到3升之间,若连续半个月超过4升,就值得注意了。
非病理性口干,这样缓解更有效
病理性原因导致的口干,需要对症下药,随着病症痊愈,口干的情况也会缓解。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口干后,生活中可以通过改变习惯来缓解。
@少量多次,喝够水
成年人每日平均饮水量建议在2500毫升左右,这包括身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水、摄入食物中的水以及直接摄入的水,换算下来,每天直接喝水量要在1500毫升以上(三瓶小瓶装矿泉水,或者八杯一次性纸杯)。
别等口渴了再喝水。口渴时,身体已经开始缺水了。随着机体失水量增加,除了口渴,还会出现尿少、尿色深等信号。
已获授权图,转载勿使用
@睡前补水要适量
人在睡眠中仍会通过出汗、呼吸丢失水分。睡前1小时—2小时喝一小杯温水(最好不超过200毫升),既能缓解口干,也有助于预防血液黏稠。
不过,心衰患者睡前要尽量少喝水,因为他们心功能不全,容易发生体内水肿。
@尽量少吃重口味食物
晚餐避免重口味食物,尤其是咸菜、腊肉、辣条、薯片等。烹饪时可用柠檬汁、醋等酸味调料替代部分盐,还能刺激唾液分泌。
身体的小信号,
别忽视,也别过度焦虑。
及时调整,愿你每晚安睡。
想及时收到更多科普知识把“广东科普”设为星标吧~↓↓↓
今日推荐视频
SMA三级预防入人心 科普宣教送健康
每50人就有一人携带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致病基因!健康夫妻若同为携带者,生育患儿风险达25%。当那对“基因钥匙”不幸配对,宝宝将会像断电的玩具,肌肉逐渐失去力量。做好孕前基因筛查+产前诊断,阻断遗传病传递链。 热门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编辑:谭子璇
审阅:莫文艺、冯海波、刘肖勇
综合:生命时报、新华社、科普中国、央视一套
图源:千图网
原标题:《总是半夜口干,不一定是缺水!先排除这六种疾病……》
阅读原文